網路雖為人類帶來種種好處,但是伴隨而來的問題也是不容輕忽,令人擔心的是兒童、少年接觸到與其年齡不適當的資訊,或是孩子成為兒童色情的受害人,特別是我們的孩子都已成為網路族,身為父母更不可不知網路有哪些大冒險。

冒險第一號--網路不當資訊
◎網路不當資訊之介紹

電腦網路的快速普及帶給現代人在工作、經商、求學及生活上的種種便利,而網路上豐富的資訊則是吸引廣大網路人口上網的一大誘因。當大多數人上網去瀏覽各式各樣的網站,或是收發個人信件,或是到交談區跟網友高談闊論時,不時會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,而網友本身也會製作或發送訊息給其他人。在這種經常性的互動過程中,訊息中涉及不當內容的問題經常會出現。

網路上所謂的不當資訊,指的是散佈的內容及散佈行為本身有明顯觸犯法令之嫌,或侵犯到他人及團體的權益,或在特定時空背景下不見容於多數人所接受的道德規範,或是造成網友及一般社會大眾身心財產遭受損害。無論在製作及散佈訊息時是出於善意或惡意,只要訊息合乎上列條件都屬不當。


在眾多網路不當資訊當中,網路色情最為常見。只要透過搜尋引擎,不難發現為數眾多的成人網站、情色貼圖區、交友討論區都提供色情猥褻成分的文字、聲音、圖像或動畫影片。這包括人體寫真、偷拍或自拍裸露照片、性愛圖片或影片、情色小說、援助交際及色情行業的資料等。這類內容所散發的是一種速成、享樂、放縱、性愛分離的性愛觀。

網路謠言也是常見的不當資訊。例如在網路上流傳的衛生棉長蟲、在溪邊洗臉導致水蛭充腦、喝含貓尿的甘蔗汁致死、沐浴乳含甲醛、鮮乳含禁藥、無糖口香糖致癌、吃半熟蛋會致命等駭人聽聞的消息,事後雖經有關單位證明不實,但透過電子郵件的傳送及一再轉寄,很容易以訛傳訛,引來民眾的恐慌心理。

除了網路謠言外,有時候網友基於好玩的心態,在未取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,擅自將他人的照片或是私密公諸於網路上供眾人評論。這樣的做法不僅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,也侵犯其肖像權。相同的,如果網友未經同意將他人照片更改,或做成合成圖,雖無惡意,也是有侵犯肖像權的問題。萬一有網友蓄意在網路上對他人發表不實指控,或污衊辱罵他人,造成對方名譽受損,則觸犯了誹謗罪及妨害名譽罪。這些言論都屬於不當資訊。

垃圾郵件充斥也是常見的問題。每天收取大量不具參考價值的郵件,再一一刪除,總令人感到厭煩。有些垃圾郵件是由親朋好友轉寄而來的小品或笑話,但大部分則屬於具商業意圖的廣告信。這些廣告信中屬不當資訊的包括:網路賭博廣告、或有詐欺或誇大不實嫌疑的、賣盜版光碟軟體、色情光碟、E-mail名單、禁藥及器官的廣告。電腦病毒則是另一個例子。現在有愈來愈多的電腦病毒是藉由電子郵件來傳遞,可以無須夾帶附加郵件,一經點選便可導致電腦癱瘓。

總之,網路上不當資訊的例子不勝枚舉,因為不當資訊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從未間斷。唯有網友認清其本質,發揮自制力,抗拒這些不當資訊的誘惑,才能避免自身受到不良的影響。同時,每個人若能不去製作及散佈不當資訊,整個網路環境的安全及品質也才能夠確保。

◎網路教育

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在今年(民90年)三月間公佈了台灣地區網路十大亂象,其中所列舉的都是在國內網路上常見的犯罪及不當使用行為,包括透過電子郵件散發電腦病毒、網路色情、網路謠言、散佈郵件毀損他人名譽、洩漏網友資料、網路賭博、刊登誇大不實廣告、網路教唆犯罪、青少年沉迷網咖等。這些網路亂象除了造成眾多網友的困擾及損害外,也引發許多後續的家庭及社會問題。

網路犯罪及不當使用行為之所以層出不窮,主要除了部分網友的守法精神未能貫徹外,還肇因於更多網友對於網路科技及網路世界的無知。國內網路人口雖然高達數百萬,但其中恐怕有很多人未必能真正認清網路的特性、功用及極限,或未能確實掌握網路使用時的規範 (例如,什麼行為及內容在網路上是適當的,而什麼行為及內容是不當的)。因此,要減少網路問題的當務之急,必須從推廣網路教育,提昇國人的網路素養著手。

在推廣網路教育時,針對不同對象及不同階段,課程訓練的目標也不相同。對於初學者或一般家長而言,首要任務是灌輸他們有關電腦網路技術的基礎知識,協助其認識基本的硬體構造及軟體操作技術(例如,如何開關機、上網離網、網路搜尋、收發信件、中英文輸入、撰寫及編排文件等),避免因使用能力的不足而降低使用意願。同時,也要讓他們學習一些簡易的維修保養技術,避免因誤用而導致軟硬體損害。當家長對電腦網路不再陌生,不再感到畏懼時,他們才有能力去關懷子女上網的情況,進而提供協助。

其次,對於網路已經有初步認識的人,網路教育的目標則要協助其認清網路某些特質(如虛擬性格、匿名隱密性、跨國性、互動性、多向性),以及這些特質可能對網路內容及使用過程造成的影響。了解網路虛擬的特性,使用者才不至於輕易受網路表相所蒙蔽。了解網路匿名隱密特性,使用者更要避免不自覺地出現不當或違法的言論。了解網路傳播的多向性,就知道網路上經常會出現二級或多級傳播的情形(如網路謠言不斷的被轉貼轉寄),而這可能使得某些訊息發揮的傳播效應更為可觀。了解這些之後,網友除了使用時會更謹慎小心,避免觸法,也能避免自身受不當資訊的危害。

再者,對於經常使用網路的人,網路教育的目標應協助他們辨識網路的內容,訓練其自制力,培養其選擇適當內容的能力,使之能為自己或子女選擇合適的網站內容。當網友有能力分辨好與不好的內容,懂得對內容有所取捨時,他們才能有效控制使用的時間,免除過度依賴網路的困境。

最後,網路教育應進一步對全部網友灌輸相關的法律知識,及培養守法的精神。讓網友知道某些常見的網路行為是違法的,又違反了哪些法令,其刑責為何,再告知如何避免違法,進而引導其能主動尊重他人權益(如著作權、隱私權、財產、名譽),保障自身權益,以達到利人利己的目的。總之,網路教育的最終目的,在於協助網友認清網路上的不當資訊,學習自律及如何善用網路資源。至於網路教育的執行,可由政府、學校、家庭、民間團體等攜手合作齊頭並進。

◎上網可以,可別上癮!!

對生活在現代社會裡的許多人而言,上網幾乎已經成為每天必經的儀式。許多人放學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電腦,上網看看e-mail、寫寫信、看份電子報或是到資料庫找尋與作業有關的參考資料﹔有的人則上網玩玩線上遊戲、或交友兼找人聊天﹔有的則上網購物、搜尋並瀏覽色情網站、或甚至只是漫無目的的四處瀏覽。這些上網的行為相當普遍,但當國內網路人口快速成長,且網路上的資源日益豐富的今日,我們必須提醒所有的網路使用者,上網時仍應提防發生上癮的現象。

網路上癮症(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)是近年來才出現的醫學名詞,它與其他存在已久的上癮行為(如賭博、酗酒、抽煙、吸毒等)具有相同的一些徵狀。首先,網路上癮者常會不自覺地對網路這項科技產生過度的依賴。這類網友不僅待在網路上的時間往往超過預期,對網上活動也難做有效的自我節制。其次,網路上癮者離線後可能出現類似戒毒或戒菸者所顯現的斷絕徵狀(withdrawal symptoms)。例如,有些人離開網路後會產生嚴重的空虛或失落感。上網時如生龍活虎,下網時則顯得無精打采。再者,網路上癮者常因上網而造成身體機能或工作、學業、婚姻及生活上的的失序。例如,這類網友容易因熬夜、作息失常、或長時間使用電腦而引發身體機能的一些傷害(如睡眠不足、全身疲倦、手掌臂肌肉酸痛、脖子僵硬、眼睛疲勞等)。沉溺於網路也可能導致工作進度延誤,荒廢課業,花費過巨,甚至干擾了原先美好的婚姻關係。

雖然網路上癮症者有共同的徵狀,但引發網友上癮的來源卻各不相同。根據國外學者Kimberly Young的研究指出,常見的網路上癮症有幾種︰(1)沉迷於網路色情,如在網路上瀏覽、下載或交換色情圖文資訊,或從事色情交易﹔(2)沉迷於網路交友,如在網路上的聊天室跟網友聊天或交友﹔(3)沉迷於網路賭博,如上賭博性的網站或從事股票交易﹔(4)沉迷於遊戲軟體,如上互動式的電玩網站﹔(5)沉迷於網頁或資料庫的搜尋。

為什麼使用網路會上癮呢? 究竟網路的迷人之處何在? 對於網路族群而言,網路迷人的地方,一部份源自於網路科技的特性,而一部份源自於其所提供的內容。網路是個自主性、互動性、隱密性、時效性都很高的媒體,使用時所產生的參與感及回饋程度相當高。因為它跨國界,跨媒體,所提供的內容題材相當多元豐富,而且言論尺度較寬鬆,使用時所產生的感官刺激及心理滿足程度也大。無論一個人是因為網路的便利性而上網,或是因為網路五花八門的內容而上網,使用網路後所帶來的滿足感很容易讓人對它愛不釋手。相較於其他媒體而言,網路就像個汪洋一般,從小魚到大魚,匯集無數的魚蝦於一身。而上網者就像是個漁夫,漫游在這無邊的汪洋中,自由自在的撈捕魚隻。總之,在網路這個汪洋中,上網者永遠不確定裡面有多少魚,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撈捕到哪些魚? 謎樣的網路,確實有股迷人的魅力。

雖然有些人並不認為網路上癮症是一種病症,但過度使用網路所可能對網路族造成的後遺症卻不可忽視。什麼樣的網路使用行為才屬適量,因人而異,並無一定的答案。我們只能建議網路族或正要加入網路族的你,上網前後記得問問自己︰是否因上網而廢寢忘食? 是否因上網而延誤原先該做的事? 是否因上網而影響到感情生活? 網路上的人事物是否經常縈繞在自己的腦海中? 上網是否經常超過預期的時間? 如果是,你應該要讓自己跟電腦都休息一下了。記住,上網可以,可別上癮喔!